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劉國松

中國傳統書畫水墨原本就是不追求寫實注重寫意,傳統書畫的精神將墨韻的精神情感紀錄下來,劉國松老師的作品將半抽象山水,即利用抽象性的書法元素使其作品兼具中國與現代的特質,保留了書法水墨中流動的美感與禪意,將傳統的書畫精神保留並帶入現代藝術創作,他發揚東方悠久深遠的繪畫傳統,因而享有「水墨現代化之父」的美譽。

我十分敬佩劉國松老師發揚自己的東方文化精神,我從來就不覺得東方充滿哲學的美術輸給西方的美術,中國的書法講究力與美,筆法力道與氣的變化使在宣紙上的字透露書寫者的心情與運筆的能耐;水墨的暈染則是一種流動無法預知的美,無論是清新淡雅的彩墨或是無彩色的墨在紙上留下未知的軌跡,而畫面的留白又透露著東方禪意精神。劉國松老師保留東方傳統美的精華進而創新,發展出半抽象的寫意精神,如此巧妙成功的轉化令我讚嘆不已。

太陽圖之四十一 
75×47.4cm
彩墨





天籟
68.5×38.5cm
彩墨





日光迷濛 
51.4×66.5cm
彩墨

紀嘉華

紀嘉華在2008年這一系列的作品,運用許多幾何的元素在作品中,邊界乾淨俐落,然而在色彩方面卻明亮柔和,畫面看起來沒有強硬的感覺,這些幾何的線條似乎呈現了自然界中在白光下四散的微弱的光線,有些曖昧不明卻又想在畫面中占有一定的份量。

在看伊通網站介紹有關紀老師2008系列作品中,了解到紀老師很重視繪畫的底基物和打底層,對他而言就如舞者對舞台的敏感和苛求,完整的打底是提供顏料筆觸舞蹈和演劇的必要基礎。藝術家吳東龍也十分重視打底,他認為豐富的打底可使簡單的畫面更有層次且更具吸引力,我曾經看過吳東龍老師的作品原作,原作因為可以觀察到肌理因此比網路上的圖片更有魅力,我沒有看過紀嘉華老師作品的原作,我希望有機會我也能看到,相信看到原作時會比看網路圖片看到更多豐富的層次並有不一樣的發現。



 遊移邊界-1
油彩∕畫布
91.5×91.5cm
2008




 波浪-1
油彩∕木板
61×61cm
2008





垂直幻想-3
油彩∕木板
61×61cm
2008



瞬息∕永久-1
油彩∕木板
30.5×91.5cm
2008